close

天氣: 陰時小雨

今天在南小樽車站的椅子上醒來,原來天空飄著小毛雨,地上還有積雪,難怪覺得有點寒。這裡舊時的站名叫做開運町,希望之後也能給我帶來好運。


小樽仍保留當初手宮線的鐵道,算是北海道內最早開通的鐵路其中一段,這裡以前可是相當相當繁榮的港町,如今人事已非,走在舊鐵道時,看到很多殘破應該已經沒人居住的木造房子,跟台灣某些地方還真的是很像,話說回來,小樽因為靠海,空氣濕加上氣溫低,走在路上真的覺得很失溫。


邊哆嗦晃到了大概是整個小樽遊客最多的路上堺町通,這條路幾乎每一間都能進去逛的商店,有些還是古蹟老建築跟商店的合體,例如這間金子元三郎的店,以前是賣肥料的現在賣瑠璃。


小樽其中相當有名氣之一就是音樂盒堂,超大一間還有三層樓,上千種音樂盒商品,甚至可以換裡面的音樂。


這個鐘塔一眼就覺得很吸引眼球,其中一面的時間有裝電池是有作用的,做工精緻而且MIJ,就入手了一個,換了一曲日本北海道拍的老電影來自北國的配樂。



整點的時候還有超大的自動樂器演奏表演,原理跟音樂盒一樣,只不過要放很長的演奏紙捲,是種procedure code的概念,一開始讓我驚呼的是,這自動樂器好強大,連坐在樂器前操作音量及音色控制都是用機器人,直到最後演奏完畢那位小姐站起來跟大家鞠躬我才明白她是真人,是說坐著時除了手會動以外,身體其它部位也太僵直固定了吧,真是相當專業的自動樂器操作員,I服了You。



走進某間賣巧克力跟起司蛋糕很有名的店(忘了店名),看到裡面有個神秘電梯有遊客走出來,於是我也進去看看能通到哪裡,也許是傳送到能年輕十歲的出口也說不定,結果雖然令人失望,但也看到了小樽的大片街景,這天雖然下著小毛雨,但我卻覺得很適合小樽這個地方的味道。


當我還是小屁孩的時候很喜歡看日本的一個節目叫黃金傳說,就是會有那種用很少的錢過一個月,或是什麼無人島居住一個禮拜之類的內容,所以看到傳說的冰淇淋,即使冷到快失智,說什麼也想吃吃看。


點了一支人氣No.3的六段冰淇淋,顧名思義就是六種口味(最高是八段),除了牛奶跟巧克力還有抹茶以外,以我的化學不耐症舌頭來判斷其它口味應該都是化學味。


這台賣蕃薯的大哥生意還不錯,在冷冷的天氣手拿著蕃薯邊走邊吃,感覺身體都暖了起來,更有趣的是,他的蕃薯銷售主題曲,是老闆自已錄自已唱,而且可以歸類到洗腦神曲裡面,那天一直到回家洗澡都會不由得哼起來。


下午跑去三角漁市場吃丼飯,這間滝波食堂自已有在賣海鮮,然後攤位對面就是自家的餐廳這樣,我覺得這裡的漁市場就是當地人自已會來採買的地方,因為丼飯上面放的海鮮真的很鮮甜,不像台灣有些觀光漁港,裡面的餐廳的海鮮都不怎麼漂亮也不怎麼好吃,漂亮的都賣到其他城市裡了。


走在堺町通的時候,有一間古蹟內的咖啡館,從外面看就覺得它正在呼喚我進去,不得了,明治40年(1907)就有的建築,最初是洋服店,昭和60年(1985)改成咖啡館,紅布椅,大木桌,銅壺及老bar檯,很日式,很懷舊,很文化,很喜歡,較少在blog看到有人寫到這間叫さかい家的咖啡館,走進去時服務小姐告知6點就休息,看了手錶剩50分鐘,而我只想喝杯咖啡,why not,整間沒其它客人,包場。


用google map還能走進去看店內的全景



晚上參加了觀光案內所的無料小樽夜遊導覽,是一位日本人伯伯搭配一位也是日本人的中文翻譯,介紹了小樽過往歷史,伯伯是小樽人,在介紹時,從他眼神裡可以看到的小樽的昔日繁華。


最興盛的時候,光銀行就有20家,後來隨著政治中心移到了札幌,小樽榮景不在,人口也從最盛時期的20萬到現在只剩13萬左右。當初最重要的運河,照片裡只有以前的一半寬,右手邊以前都是整排放貨物的倉庫,現在則是改建成餐廳或是土產店。



在路上閒晃等待夜遊導覽的時候,看到一間壽司店,想起之前好像有看過一則新聞,說是漫畫將太的壽司裡的壽司店本尊被改建成了現代化的建築,就是它啦。


大概4~5點之間太陽即將西下的堺町通,很多舊建築保存良好,路燈亮起,街道看起來優雅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cott 的頭像
    Scott

    我的 5/1 人生角色

    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